古代名人姓氏 (古代名人姓氏名字大全)

jimingbao1950

古代名人姓氏,历史悠久,承载着古代名人的荣耀和贡献。在起名时选择古代名人姓氏可以赋予孩子更深刻的文化底蕴和美好寓意。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古代名人姓氏,帮助您更好地选择和运用这些姓氏作为孩子的名字。

一、姓氏来源和意义

古代名人姓氏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的与祖先的职业、地理环境有关,有的与家族的传承和特点相关。比如“孔”姓源自孔子,代表着学识渊博和伟大思想;“张”姓源自张仲景,象征着医学和救治的精神。选择这些姓氏作为孩子的名字,可以让他们继承古代名人的精神,薪火相传。

古代名人姓氏 (古代名人姓氏名字大全)

二、常见古代名人姓氏

1. 孔(kǒng):源自孔子,代表着学问和仁德,寓意着孩子将来学识渊博、品德高尚。

2. 刘(liú):源自刘备,象征着仁义和英勇,适合给有领导潜质的孩子取名。

3. 王(wáng):源自王羲之,代表着书法艺术和文化底蕴,适合有艺术才华的孩子。

4. 李(lǐ):源自李白,寓意着诗意和豪迈,适合给有文学天赋的孩子取名。

5. 张(zhāng):源自张衡,象征着科学和创新,适合给有科研兴趣的孩子取名。

三、如何选择古代名人姓氏作为孩子的名字

在选择古代名人姓氏作为孩子的名字时,首先要了解姓氏的来源和含义,确保姓氏能够与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相契合。其次要注意姓氏的发音和谐,避免不易发音或带有不吉利含义的姓氏。最后,结合其他名字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美好的名字,体现出孩子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古代名人姓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寓意,是给孩子起名的不错选择。通过选择适合的古代名人姓氏作为孩子的名字,可以为他们的人生护航,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发扬古代名人的精神,成就更加辉煌的未来。


史上百家姓的名人

如 我姓张-------------------------------张玉皇是中国的众神之祖,称为玉皇大帝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三国大将张飞 张辽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谋圣”张骞通西域张天师[东汉]张衡张三丰[太极]张无忌张居正[万历首辅]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张大千张学良名导张艺谋 歌神张学友 新秀张靓颖搜狐张朝阳海尔张瑞敏---------------------------------最佳答案 李湘 李在元 李咏 李嘉诚 李谷一 李慧敏 李丽芬 李宇春 李宗盛 李文 李连杰在发展中,王姓还创造了辉煌的家族文化,诞生了无数政治名人、文学名人、艺术名人、科 技名人。 如王莽、王建、王审知等都曾是一国之主;王允、王导、王安石都是名臣贤相;王 翦、王离、王浚都是著名将师;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维、王守仁、王国维等都是享有盛 誉的学者、思想家、艺术家;王昭君是女中豪杰;王赣骏则是当代第一位华裔太空人。 据有 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在发展中,王姓还创造了辉煌的家族文化,诞生了无数政治名人、文学名人、艺术名人、科 技名人。 如王莽、王建、王审知等都曾是一国之主;王允、王导、王安石都是名臣贤相;王 翦、王离、王浚都是著名将师;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维、王守仁、王国维等都是享有盛 誉的学者、思想家、艺术家;王昭君是女中豪杰;王赣骏则是当代第一位华裔太空人。 据有 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1、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汉朝的和平使者,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2、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3、王充(公元27——约96年)东汉哲学家。 4、王符(约85——162年):东汉思想家。 5、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东晋大书法家。 其子王献之也是著名书法家。 6、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7、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9、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10、王维(公元701——761年):唐代诗人,画家。 11、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12、王小波(公元?——约995年):北宋时农民起义军领袖。 13、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宰相。 14、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15、王实甫:元戏曲作家。 16、王阳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学家、教育家。 7、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诗人。 18、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19、王尽美(公元1898——1925年):中共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 20、王闿运(公元1833——1916年)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文学家。 21、王国维(公元1877——1927年):中国近代著名学者。 22、王若飞(公元1896——194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三、当代名人 :1、王亚南(公元1901——1969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2、王稼祥(公元1906——1974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3、王首道: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毛泽东时期大军区司令员。 4、 王浩骅:中国姓名学创始人,中国姓名文化研究会会长.5、王树声(1905--1974),共和国10大将之一。 6、王震(1908--1993),1955年被授于共和国上将军衔。 杰出的历史名人——在中国历史上,刘姓产生了大批著名的历史人物。 除前述夏朝刘累为刘姓第一名人外,较有作为的皇帝有刘邦、刘彻、刘秀、刘备、刘裕等,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杰出人才,如①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刘安,主编《淮南鸿烈》一书;经学家刘向,校阅群书,撰成《目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其子刘歆继承父业,撰《七略》对目录学的建立和发展有重要贡献,他还是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 ②东汉会稽太守刘宠,不爱民财,人称“一钱太守”。 ③晋代名将刘琨,与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磨砺意志。 又有刘牢之,在肥水之战中任先锋破敌,使秦兵“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④南北朝时,北魏学者刘献之,号称“儒宗”;南朝梁文学家刘孝绰、刘孝威、刘令娴三兄妹,知名一时。 又有刘勰,著《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巨著。 ⑤隋朝有经学大师刘焯、刘炫,人称“二刘”。 ⑥唐代刘氏任宰相者13人,其中刘晏于肃宗、代宗,两朝为相,收拾“安史之乱”,是著名的理财家。 唐代名人还有史学家刘知几;哲学家、文学家、诗人刘禹锡以及诗人刘长卿、刘希夷、刘湾等。 。 ⑦宋代史学家刘颁、刘恕,曾参与《资治通鉴》的编修,为司马光所倚重。 ⑧南宋有抗金名将刘錡、爱国诗人刘过、文学家刘克庄、画家刘松、学者刘子翬(朱熹的老师)等。 ⑨金代有医学家刘完素。 ⑩明代有政治家、文学家刘基(字伯温)⑾清代有书法家刘墉、作家刘鹗、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 ⑿近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及共和国元帅刘伯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音乐家刘天华、科学家刘仙洲、语言学家刘半农等。 在我国历史上,刘姓名人繁多,不胜枚举,可谓群星璀璨,最早的名人首推汉高祖刘邦。 西汉有汉武帝刘彻,文学家刘向、经学家刘歆、思想家刘安,东汉有光武帝刘秀、天文学家刘洪、文学家刘桢,荆州刺史刘表,三国时有蜀汉建立者刘备、哲学家刘劭,西晋有“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名将刘毅,东晋有大将刘牢之、尚书刘颂,南北朝时有前赵皇帝刘曜、宋朝皇帝刘裕、文学家刘义庆、理论批评家刘勰,经学家刘献之、文学家刘义庆,女文学家刘令娴,隋朝有经学家刘炫、天文学家刘焯,唐朝有理财家刘晏、史学家刘知几、诗人刘禹锡,五代时有后汉皇帝刘知几,宋朝有史学家刘颁、画家刘松年、经学家刘敞,南宋有诗人刘过、画家刘松年,金代有文学家刘迎,元朝有雕塑家刘元、散曲家刘致,明朝有政治家刘伯温、哲学家刘宗周,清朝有名相刘统勋、名臣刘纶、书法家刘墉、文学家刘熙载等。 近代有名将刘铭传、 维新派代表刘光第、民主革命家刘静庵、革命家刘志丹、军阀刘湘、国民党爱国人士刘文辉,英雄刘胡兰等。 现代有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刘少奇、著名元帅刘伯承、语言文字学家刘半农、作家刘绍棠等。 毕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毕姓约占全国汉族毕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毕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一。 【毕姓历史名人】毕构:字隆择,河南偃师人,唐代大臣。 六岁能文,擢进士第,景龙末召拜御史大夫,与河南尹李杰,皆一时选,世谓毕李。 为政清严,官至太子詹事卒。 毕炕:即毕构子。 玄宗天宝末为广平太守。 时安禄山叛乱,攻城急,毕炕坚守不下,城陷死,谥忠。 毕升:宋代活字印刷的发明者。 杭州人。 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做一层掺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熔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固定在铁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 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使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把印刷技术提高到新的阶段。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 毕諴:郓州须昌(今山东省东平)人,唐代大臣。 文宗大和六年举进士。 懿宗时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终河中节度。 通经史,工辞章,善书法。 毕宏:唐朝朝京光人,寓居于蜀。 善画山水,古松奇石,著名当世。 杜甫《戏韦偃为双松图歌》中有“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会韦偃少”的诗句。 毕渐:字号,江陵潜江(今属湖北省)人,宋代官吏。 哲宗绍圣元年中状元。 历太常、鸿胪少卿,为膳部员外郎,出知荆南府。 以文学致身,刚介自立,为时所称。 毕升:北宋人。 仁宗庆历时布衣,活字印刷术发明者。 一改过去雕板印刷之弊病,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 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进程的推进举足轻重。 毕昌:杭州府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明代官吏,永乐年间进士。 官吏部主事,历郎中,居官清慎有雅度。 官至南京左通政。 毕沅:字湘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省镇洋(今太仓)人,清代大臣、学者。 乾隆二十五年中状元,授修撰,官至湖广总督。 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 好著书。 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 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其弟毕泷,善画山水竹石,苍浑而秀。 精鉴赏,亦工诗。 其女毕慧,善丹青,有恽寿平之风。 亦工诗,有《远香阁诗草》。 毕士安:字仁臾,代州云中人,北宋大臣、著名宰相、学者。 乾德四年进士,真宗登位拜工部侍郎,枢密直学士,景德初拜同平章事,美风采、善谈吐,年耆目目毛,读书不辍,又精于词翰,书法欧虞。 毕仲衍:宋代官吏。 云中(今河南省郑州)人,毕士安曾孙。 熙宁三年与弟毕仲游同登进士,历官至官制局检讨,擢起居郎。 著有《中华备对》十卷。 毕仲游:宋人官吏。 云中(今河南省郑州)人,毕士安曾孙,毕仲衍之弟。 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登进士,曾任河东路提点刑狱,为官清廉,累官至吏部郎中。 为文雄健博辩,多切事理。 著有《西台集》。 毕再遇:衮州(今属山东省)人,南宋名将。 以荫补官,隶侍卫马军司。 武艺绝人。 宁宗开禧间与金人战,取泗州,定盱眙,完楚州,皆以智勇立奇功,时称名将。 嘉定元年,除左骁卫上将军。 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 毕振姬:山西高平人,清代大臣、学者。 顺治三年进士,授平阳府教授,官至湖广布政使。 在山东赈灾有方。 公余苦读不怠,时称“有官僧”。 有《尚书注》、《西河遗教》、《西北文集》等。 毕道远:山东淄川人,字东河,山东淄川人。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光绪八年(1882年)授都御史,历官至礼部尚书。 书法米芾,名重一时。 毕占云,又名毕瑞祥,四川省广安县人。 1927年在湘军任营长。 1928年率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特务营营长,第四支队支队长,第二纵队司令员,红12军第120团团长、军参谋长、代军长,红7军第9师参谋长,红22军第六十六师师长、军参谋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补充第一师师长,红8军参谋长,红9军参谋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副局长兼参谋主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参谋处处长,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军委总部二科科长,太岳军区参谋长,太岳纵队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毕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毕占云中将毕占云(1903-1977),原名毕瑞祥,四川省广安县人。 1927年在湘军任营长。 1928年率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特务营营长,第四支队支队长,第二纵队司令员,红12军第102团团长、军参谋长、代军长,红七军第九师参谋长,红22军第66师师长、军参谋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补充第一师师长,红八军参谋长,红九军参谋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副局长兼参谋主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参谋处处长,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军委总部二科科长,太岳军区参谋长,太岳纵队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7年2月27日逝世,终年74岁。 毕庆堂少将毕庆堂(1916-1969),原名毕永福,山东省桓台县人。 1938年参加侵略军。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教导大队副政治指导员,第4支队特务团营副政治教导员,山东纵队第一旅3团营政治教导员,鲁南军区第1军分区黄西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山东纵队1旅3团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8师22团副团长,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8师22团副团长,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8师22团团长,8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2军65师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2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华东军政大学浙江分校副校长,第13步兵学校副校长,马列学院第一分院军教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部副部长,防化学兵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9年7月28日逝世,终年53岁。

中国20大姓氏各出了哪些历史名人

一、韩姓

韩姓历史悠久,其最古老的渊源是华夏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娶嫘祖,生青阳和昌意,昌意居于若水,生韩流。韩流的后代以韩为姓。

韩姓代表人物:韩红

二、曹姓

曹姓主源有四支:其一,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在禹时被封于曹(今山东定陶县一带),其后以曹为姓。

曹姓代表人物:曹格

其二,周武王封其弟振铎于曹。战国时,曹亡于宋,子孙有的以曹为姓。

其三,周武王移封曹安的后代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市东南),战国时,邾灭于楚,国人分别以邾、曹为姓。

三、许姓

许姓的鼻祖是许由。许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相传唐尧曾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辞而不受,逃至箕山(今河南登封市东南)隐居;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洗耳于颍水之旁,表示不愿当官的决心。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又称箕山为许由山。

春秋时期,许国在郑、楚等大国的逼迫下多次迁徙,到战国初期,许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子孙为怀念故国,遂以国名“许”为氏。也有专家认为文叔是许由的后代。

许姓代表人物:许巍

四、邓姓

邓姓的主源出于商周时期的邓国。商代中期,商高宗武丁封其叔父(一作季父)于邓(今河南邓州市),建立侯爵邓国,赐姓曼。

邓姓代表人物:邓丽君

西周时,邓国是周朝异姓诸侯国中势力较为强大的一个。至春秋时期邓国南邻荆楚,受到强大的楚国的压制。

公元前678年,邓国传至邓侯祁,被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姓邓。

五、萧姓

萧氏源出子姓,系春秋时宋国附庸萧国子孙以国为氏。

公元前597年,萧国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姓萧。有的萧姓人亦简写为肖。

萧姓代表人物:萧芳芳

六、张姓

张姓出于姬姓,祖根在河南濮阳,始祖是挥。黄帝第五子青阳之子挥,任弓正之职,制弓矢,被赐姓张。其活动地点在当时都城,即今河南濮阳县。

张姓代表人物:张国荣

还有一支张姓,系晋国解张之后。解张,字张侯,以字命氏。这支张氏世仕晋,后又仕韩,再仕郑,一直在河南境内发展。

七、王姓

王姓之源可分为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和妫姓之王。子姓之王产生最早,始祖为比干,祖根在河南卫辉。商纣王的叔父比干直谏被杀,葬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其留守汲郡看守墓地的子孙以王为氏。

姬姓之王,有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之后、东周灵王太子姬晋之后、东周考王弟姬揭之后等三支,其中第二、第三支源出河南洛阳。

妫姓之王为陈国公子完之后。陈国公子完避难奔齐,改姓田氏。田齐灭于秦后,王室子孙一部分改姓王氏。

王姓代表人物:王菲

八、李姓

李氏系由理氏所改,是嬴姓颛顼的后裔。颛顼高阳氏的后裔皋陶在尧舜时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官)之职,以官命族为理氏。

李姓代表人物:李宗盛

商朝末年,理徵因直言犯谏触怒了纣王,得罪而死,其子理利贞为避难逃至伏牛山区的伊河流域,靠吃木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保全性命。为感谢“木子”保命之功,又因理、李同音之故,遂改理氏为李氏,后定居于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不断发展繁衍。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记载,道家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即是李(理)利贞的11世孙。

九、刘姓

刘姓之源有三:其一出自祁姓,始祖为刘累,祖根在河南鲁山。帝尧裔孙刘累被夏王孔甲封为御龙氏,后刘累隐于鲁山,后代以刘为姓,此为刘姓主源。

其二出自姬姓,也源于河南。春秋时期,周匡王姬班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号刘康公,其后以刘为姓。

其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的独孤氏为刘氏。这支刘姓也源于河南。

刘姓代表人物:刘德华

十、杨姓

杨姓代表人物:杨采妮

西周宣王的小儿子尚父,在周幽王时被封于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成为姬姓侯国,春秋时为晋国所并,杨侯的子孙以国为氏,姓杨。晋国灭杨后,将杨地作为晋国公族羊舌肸的采邑。

十一、郭姓

中国姓氏的产生,有一种方式是以居住地为姓氏,如城、郭、西门、东闾之类。郭,意为外城,住在外城的人以居处为姓氏,产生了中国最早的郭姓。

据资料记载,夏禹时的郭哀、商代的郭崇,是中国最早的郭姓人。但夏、商时期的郭姓无世系可考。

郭姓代表人物:郭富城

十二、林姓

林姓的起源有三支,最早的一支出自子姓,形成于西周初年,是殷商王族比干的后裔。

林姓代表人物:林青霞

一支源出姬姓,形成于东周初期,是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有子名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的名字为氏,称林氏。

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把鲜卑族的丘林氏改为林氏。

十三、何姓

据《路史》记载,黄帝时期已有何姓,源出归姓,惜无世系可考。其他姓氏书多认为何姓为韩姓转音而来,出自姬姓。

何姓代表人物:何家劲

十四、高姓

高姓来源众多:其一,黄帝时有大臣高元作宫室,当为高姓之始。其二,周初分封,姜尚被封于齐,建立齐国,他的后代子孙中有人食采于高,因以高为氏。其三,齐桓公命傒以祖父名高为姓氏,并封之于卢(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区西南),其后绵延不绝,今之高姓人多出于此支高氏。

高姓代表人物:高圆圆

其四,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以高为氏。其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族的是楼氏为高氏。其六,北齐,元景安、元文遥被文宣帝赐姓高氏。其七,北齐的高隆之本姓徐,其父为高姓人收养,因从其姓。其八,高句丽之后,后燕慕容云之祖和,自称高阳氏之后,因以高为氏。

十五、梁姓

第二支梁姓源出姬姓。周平王子唐封于南梁,安定梁氏由此产生(在今宁夏固原市、甘肃平凉市等地)。第三支梁姓系少数民族所改。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姓氏,把鲜卑族的拔列(一作拔列兰)氏改为梁氏。

梁姓代表人物:梁家辉

十六、陈姓

陈姓祖根在河南淮阳,始祖妫满。西周初年,虞舜后裔妫满被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其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姓陈。陈国共传20世、26王,其间陈国公子完曾避难奔齐,改姓田。数代后取得齐国政权。田齐政权灭于秦后,齐王田建第三子田轸迁至颍川(今河南长葛市),恢复陈姓,所以有的陈姓人奉陈轸为始祖。

陈姓代表人物:陈奕迅

另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为单姓陈。

十七、黄姓

黄姓的主源有两支,均系以国为氏:一支出于金天氏少昊。传说上古时少昊的裔孙台骀,任水官之职,帝颛顼在位时,被封在汾水(在今山西省汾水流域),成为汾水中的水神。台骀的子孙后来分别建立了沈、黄等几个小国。其中的黄国在春秋时为晋所灭,黄国的子孙以国为姓,奉台骀为黄姓始祖。

另外一支出于嬴姓伯益。伯益在虞舜时为东夷部落的首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氏。相传伯益的后裔有14支,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在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黄姓代表人物:黄渤

公元前648年,黄国为楚所灭,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姓黄。有的姓氏书中说这支黄姓是陆终的后代。

十八、赵姓

赵氏出自嬴姓,远祖是伯益。赵姓的得姓始祖是伯益的9世孙造父,造父是西周著名的驾车驭马的能手,曾在桃林(今河南灵宝市)一带得到8匹骏马献给周穆王而受到穆王信任,经常一块外出游玩。

赵姓代表人物:赵雅芝

一次,车队行至昆仑丘,见到西王母,乐不知返,正在此时得到徐国(今江苏泗洪县南)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值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及时赶到都城召集人马前往平叛,迅速平定了叛乱。周穆王以造父的功勋而将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赐给造父,造父以封地命名为赵氏。

十九、周姓

由于周昌、周任的世系已不可考,因此一些姓氏书中把周姓的起源下延至周代,把周文王奉为周姓始祖。文王为姬姓,而姬姓的始祖则是后稷。后稷(名弃)是黄帝的后裔、帝喾之子,帝舜时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别姓姬氏,是周族的开创者。

周姓代表人物:周星驰

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自邰迁至岐山下的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亶父的曾孙姬发(即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了西周。

二十、吴姓

吴姓在得姓方式上属于以国为氏,开氏始祖是姬姓吴国的建立者太伯。太伯是商代末年周族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他为了给聪明能干的三弟季历让位,而与二弟仲雍一起以采药为名逃到了长江三角洲的苏州一带建立了吴国。太伯没有子女,今日吴姓都是仲雍的血脉。

吴姓代表人物:吴秀波

春秋后期,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吴王阖闾曾一度攻破楚国。其子夫差乘胜北上与齐争霸,后因不听劝谏败于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73年亡国。吴国王族子孙为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好听的名人复姓名字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名人那还真的是多了去了,但是如果说到中国历史上好听的复姓名字也还是很多的,比如小编听说的过的诸葛亮啊什么的,但是其实这些也都不是什么好听的了,下面小编要为大家盘点的是十大好听的复姓名人名字,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第十位:百里奚。 百里奚,(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市)人。 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百里奚是历史名城南阳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之一,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姓氏来源:周初,周武王封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二儿子虞仲的子孙在虞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 春秋时,虞仲有个后人叫奚,因住在百里乡,又称百里奚,他在虞国任大夫。 公元前655年,虞国被晋国所灭,百里奚和虞君都当了晋国的俘虏,成了奴隶。 这时,秦穆公向晋献公求亲,晋献公就把女儿嫁给他,同时把百里奚也作为陪嫁的奴仆之一送往秦国。 百里奚不甘心做奴隶,就在半路上逃跑了,可不久又被楚人捉去,成了楚国的奴隶。 秦穆公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国君,一直在收罗人才,他听说百里奚是个有才干的人之后,决心把他追回来。 他怕用重金去赎会引起楚国对百里奚的重视,就按照当时奴隶的身价,用五张羊皮把他作为逃奴赎回来秦穆公同百里奚交谈后,对他大加赞赏,封他为大夫。 百里奚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百里氏。 第九位: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 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 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 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 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姓氏来源:太史姓源出有二:1、以官名为氏。 西周、春秋时有太史(太史令、太史丞)官,掌天时、星历职。 其后代以祖上官职太史衔为姓,称太史氏。 2、出自姬姓,胡于蔡之后所改。 西周时,周文王的孙子胡于蔡,又称蔡仲,其后人有的以太史为氏。 第八位: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累赠太师、楚国公。 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姓氏来源: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为氏。 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 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 十九年后,勾践又复国。 到勾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 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 第七位: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西汉辞赋家。 字长卿。 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文章西汉两司马」,这是班固对司马相如文学成就的评价。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 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赋经过他揉和各家特色,加上他自己的创造建立起固定的散体大赋,成为后来诗赋的典范。 姓氏来源: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 周宣王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 后来程伯休父克平了许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春秋宋国,楚国,晋国,各国都有司马,以司马为姓。 第六位:东方朔。 东方朔(前161年-前93年),本姓张,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著名辞赋家。 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 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东方朔一生着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的名篇。 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 明人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 姓氏来源:伏羲氏裔孙中有个叫羲仲的,出于震位(震位在八卦中主东方),世代执掌东方青阳令。 他的后代子孙遂以东方命姓,称东方氏,迄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又一说出自张姓,是汉代文学家东方朔的后代。 第五位:独孤信。 独孤信(502年-557年)本名如愿,北周时期云中(今大同)人,史称美容仪,善骑射。 少年时代喜爱修饰,讲究穿戴,故在军营之中享有独孤郎之美称。 西魏八大柱国之一。 官拜大司马,进封卫国公。 姓氏来源:独孤姓出自刘姓,起源于北魏时代北鲜卑部落,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以独孤为氏。 刘秀之子刘辅的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俘,囚禁于独山(今辽宁省海城境内)之下,他的后代有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至六世孙罗辰时,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称为独孤氏。 [1]独孤一族为当时鲜卑贵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 现多简化为单字独姓或转化为刘姓。 第四位:万俟咏。 万俟咏,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 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 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 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 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 自号大梁词隐。 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 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 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 词学柳永,存词27首。 姓氏来源:拓拔珪原是鲜卑君主的后代,在战乱中长大,他成年后,不失时机地召集父王的旧部,占地称王,扩展势力。 东晋时,万俟部落随拓拔氏进入中原,后来就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 北魏君位传六王后,由献文帝拓拔弘继承,他的三弟之后,就是万俟氏的始祖。 第三位: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 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姓氏来源:出自芈姓,春秋时楚国有上官大夫,其后以邑名为氏。 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第二位:钟离昧。 钟离眛(?一前200年),姓钟离,名昧。 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 楚汉之际项羽麾下名将,多次在与刘邦正面对峙时给刘邦以沉重打击。 汉朝初年,被韩信逼迫而自杀。 姓氏来源:钟离源出有二:1、出自嬴姓,以国名为氏。 周代时,伯益的后人有封国钟离国(在今安徽省临淮关一带),春秋时钟离国被楚国所灭,国人遂以原国名命姓,称钟离氏。 2、出自子姓,以地名为氏。 春秋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为三郄所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居住地命姓,称钟离氏。 第一位: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母亲高氏为汉族。 从小该博文史。 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李渊爱其才,授任渭北行军典签。 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 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 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受许敬宗诬陷,削爵流黔州(今重庆市武隆县江口镇),终自刎而死。 姓氏来源:长孙复姓本为拓跋氏,为后魏献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后。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沙英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小儿子什翼健就是拓跋圭的祖父,拓跋圭建立北魏称帝后,因沙英雄是曾祖父的儿子,就赐他的儿子为长孙氏。 长孙嵩后来位至太尉,封为北平王;他的侄子长孙道生屡建战功,位至宰相,封为上党王。 拓跋嵩因有功于魏,世袭为王族大人。 孝文帝时,以拓跋姓为魏朝皇族宗室之长门,故改姓为长孙氏。